沒有名字的物聯網究竟算啥?
物聯網到底是什么?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物聯網的新時代,照理說也更"智慧",但現在讓大家搞不清楚的其實不是各種名詞,而是物聯網的定義──對一般大眾甚至是大多數媒體記者(包括科技線)來說,對物聯網最廣泛也最沒意義的解讀是:如果某"物"能與某個網絡鏈接,不管它有沒有具備因特網功能,那就算是一個"物聯網設備"。
問題的所在是"物"這個字,我們用它來形容任何一個無生命的個體,其實太模糊、忽略了真正有意義的訊息重點。我是在1990年代末期第一次看到"物聯網"這個名詞,它當時指的是一種利用RFID標簽的"物品追蹤"技術,就像每臺網絡上的服務器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給予包裹、企業(yè)設備財產等每樣東西一個特別的RFID卷標號碼,就能被追蹤。
后來到2004年,物聯網被擴大解釋為由IPv6衍生的無線通信協議6LoWPAN,也就是讓特定的物品連上因特網、并擁有自己獨特的URL識別位置;那些"物"通常是嵌入式設備,例如微控制器、傳感器,或是不需要人工介入的機器對機器通訊設備。
目前在科技圈,物聯網似乎意味著一個所有電子設備都能透過IPv6的TCP/IP通訊協議、以自己的獨特URL位置鏈接在一起的連網世界;但實際上基于各種理由,并不是每樣東西都那么具連結性,而物聯網也開始被分為一個個子領域,例如工業(yè)物聯網、大樓自動化物聯網、國防航天物聯網,以及消費性物聯網。它們彼此之間的共通點其實并不多。
物聯網被分門別類的原因之一,是TCP/IP通訊協議本身在設計之初,是要連結由人類操作的運算系統(tǒng),其基本假設是根據人類的反應時間以及預期;而因為人類的操作是關鍵,所有的TCP/IP都是保證數據傳遞,在數據傳遞發(fā)生時不會過度關注。
這種原始設定對于許多應用領域來說是合適的,例如個人計算機、智能手機,以及各種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健康/健身設備等等,因為這些設備與人類互動密切;不過因為TCP/IP基本上是異步,也是非實時或非決定性的,偏偏這些是很多嵌入式應用的關鍵需求,特別是在工業(yè)領域。此外在軍事、航天應用領域,安全性則是最主要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