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智能城市離我們有多遠?

作者:不詳
來源:物聯網的那些事
日期:2016-04-06 18:36:34
摘要:關于什么是智能城市,至今并沒有確切和廣為接受的界定。但這一概念的內涵,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智慧城市”很接近。關于智慧城市,我們有一個界定: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為主體形態(tài)、以城市信息化工程為基本實踐手段而展開的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是以“真善美”為內在生產觀念、以“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為主要生產方式而推進的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
關鍵詞:智能城市

 

  關于什么是智能城市,至今并沒有確切和廣為接受的界定。但這一概念的內涵,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智慧城市”很接近。關于智慧城市,我們有一個界定: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為主體形態(tài)、以城市信息化工程為基本實踐手段而展開的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是以“真善美”為內在生產觀念、以“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為主要生產方式而推進的城市信息化建設過程。在比較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與智慧城市更強調“城市”、本身是一種城市形態(tài)有所不同,智能城市更強調“智能科技與產業(yè)”在城市信息化工程中的集成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差別僅在于視角和落腳點。一些人喜歡強調和使用“智能城市”術語,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針對我國現階段大部分地區(qū)的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二是一段時期以來我國智慧城市規(guī)劃建設中普遍存在的“華而不實”等突出問題,因而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要為智能城市規(guī)劃建設作準確定位,首先必須梳理和把握全球和我國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的基本現狀和發(fā)展態(tài)勢。在全球范圍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以“數字城市”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點是先進信息通訊技術研發(fā)和基礎設施建設,目的是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二是以“智能管理”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重點是信息通訊技術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目的是提升城市管理和運營的效率;三是以“智慧生活”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重點是信息通信技術在公共服務和文化消費中的應用,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關懷。我國的基本情況可以概括為,科技型智慧城市是主流,主要圍繞著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三維仿真、數據庫等展開,管理型智慧城市受到高度重視,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數字城市、數字政府、數字交通等政務平臺紛紛上馬。而人文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規(guī)劃與建設才處于起步階段。就此而言,“智能城市”可以看作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和“管理型智慧城市”的混合體,也是目前我國智慧城市(智能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的“主體形態(tài)”。

  由于科技、管理方面比較容易引進或自主創(chuàng)新,所以在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關鍵技術領域,中國趕超得很快,在一些局部已經領先,為智能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條件”。但其最大的短板恰是在于缺乏“人文型智慧城市”的規(guī)約和引領,忽視了“技術”與“人文”、“城市信息化”與“城市有機整體”的協(xié)調共生,背棄了“有價值、有意義、有夢想”的城市本質,往往導致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失去應有的目標。

  這在當下主要表現在這樣幾方面:一是在智能城市和城市之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主要由信息技術企業(yè)主導,片面追求高技術應用或推銷企業(yè)產品,使信息化基礎設施與城市其他板塊和功能嚴重脫節(jié),偏離了城市總體發(fā)展方向,導致“雖有利器,無所用之”;二是在智能城市內部,缺乏頂層設計規(guī)劃,部門各自為戰(zhàn),企業(yè)多頭并進,信息“孤島”和“碎片化”問題日益嚴重,如同外表華麗但并不宜居的大都市,“成本很高,獲得感很差”;三是在智能產業(yè)技術系統(tǒng)方面,缺乏兼容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和3S等關鍵技術,能夠滿足多種需求、實現多種功能的集成化主平臺,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進行跨部門合作處理復雜、多樣化數據的需要,“局部亮點不少,整體乏善可陳”;四是在信息公共服務領域,主要是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供給導向型模式,對市民的需求考慮不多。相關信息化、智能化工程也主要是為了方便政府部門的辦公和業(yè)務,較少基于市民和企業(yè)的角度進行規(guī)劃和布局。一些樣板工程往往成為“中看不中用”的擺設。凡此表明,一種真正理想和完整的智能城市,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目前最迫切的是在理念和戰(zhàn)略上從技術語境和路徑中超越出來。建設智能城市,首先要問的一個重大問題是:花很多錢,投入很多心血和精力,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就涉及到什么是城市的本質?城市的本質在于提供一種“有價值、有意義、有夢想”的文明生活方式。它的建設不僅需要科技和社會的保障,同時比技術的、社會的還要“更多一些”,而那多出來的就是“文化和價值”。所以說,建設智能城市和建設生態(tài)城市、宜居城市、海棉城市等一樣,只有把“人文型智慧”作為頂層設計,才能確保不脫離和偏離城市的“主題”和“靈魂”。

  城市建設的最高目的,是既要有物質與技術的便利,有制度和秩序的保障,還要有人的幸福和夢想。與之相應,智能城市發(fā)展的最高理想也應是科技、管理和人文的有機結合和包容發(fā)展,全面滿足城市化的物質基礎、制度文明和人文精神需求。以“人文型智慧城市”為理念,是強調以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關懷來引領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和智能化服務管理平臺,把科技這種“不可缺少的手段”和人文這種“不能拋棄的目的”充分結合起來,為早日建成“有意義、有價值、有夢想”的中國現代化城市提供全面的信息化系統(tǒng)和智能化平臺支持。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