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電子秤使用率不高 試點7年肉菜追溯體系仍在“畫餅”
12日,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固定攤位前擺有追溯電子秤。
2011年,濟南被確定為第二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的建設試點城市,如今已進入第7年。連日來,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作為肉菜流通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專用的追溯電子秤在幾處試點市場中成了“擺設”,有的試點市場甚至難覓其蹤影;同時,其打印的小票上追溯信息難以真正“追根溯源”。
試點 批發(fā)市場內追溯秤成“擺設”
在濟南市肉菜流通體系建設中,專用的追溯電子秤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追溯電子秤在使用時可打印帶有追溯信息的小票,同時完成數(shù)據(jù)上傳,實現(xiàn)各流通節(jié)點間的數(shù)據(jù)對接,從而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
據(jù)商務部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官網公示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濟南地區(qū)有包括5家屠宰場、5家大型批發(fā)市場、16處社區(qū)菜市場、15家團體采購單位、40家大型超市在內的多家企業(yè)、單位加入了試點運行。
3日,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之一的槐蔭區(qū)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一個交易大棚內,裝菜用的大卡車將交易大棚擠得滿滿當當,攤主們大都站在車廂上,將成袋蔬菜卸下,幾乎每輛卡車旁都放著一臺追溯電子秤。不時有市民詢問攤主價格,達成一致后,攤主麻利地稱菜、結賬,但并未使用專用的追溯電子秤。
交易大棚外,有零零散散十幾處攤位,這些攤位前并未擺放追溯電子秤,同樣是用普通電子秤進行稱重。
6日上午,同為試點市場的七里堡蔬菜批發(fā)市場交易大棚里熙熙攘攘,不少攤位前??恐脕硌b菜的小貨車,攤主們忙著和買家談價,記者在大棚內未見到追溯電子秤,“白天來批菜的人要量小,一般不用追溯秤,到晚上高峰期時才會用。”有攤主解釋道。
有前來市場批菜的菜販透露,即使到晚間高峰期,追溯電子秤的使用率也不算高,“我兩天來一回,沒用過追溯秤,也不大見別人用。”稱量輕時不靈敏追溯秤使用受限
“一般遇到大客戶時才用這個秤,散戶一般不用。”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一攤主介紹,追溯電子秤識別較輕重量時不夠靈敏,誤差比較大,擔心顧客買完菜回家稱重后回市場投訴缺斤短兩,“怕惹麻煩就不用了。”
“目前肉菜流通追溯系統(tǒng)在市場推進過程中確實有難題。”該市場工作人員介紹,受制于技術、設備等,追溯電子秤的使用存在限制,“像我們是大型批發(fā)市場,每天平均蔬菜銷售量在2000噸左右,單次交易稱重基數(shù)大,追溯秤配備時是以此為參考的。這就導致它在稱重時靈敏度比較低,稱三五斤時的誤差有二三兩,散客來買時可能會吃虧。”因而白天散客較多時,市場內攤主大多使用普通電子秤稱重。
除使用過程存在限制外,目前該市場只有400多個固定蔬菜攤位統(tǒng)一配備了追溯電子秤,尚未實現(xiàn)攤位全覆蓋。對此,該工作人員解釋,市場內除固定攤位外,尚有專門售賣季節(jié)性蔬菜的流動攤位,這類攤位設置在交易大棚外,一年中僅銷售幾個月,“雖然為他們準備了備用的追溯秤,但它使用時須接通電源,市場里電源都在交易大棚的柱子下面,這些攤位在大棚外,需要拉很長一段電線,既費力又有安全隱患。”
超市內難覓菜市場攤販嫌費時
6日中午,經八路上一家試點超市內,生鮮銷售區(qū)內有不少市民在選購肉類、蔬菜,稱重柜臺前排起小長隊,售貨員幫顧客稱重包裝,使用的是超市可打印價簽的普通電子秤,記者并未見到追溯電子秤的蹤影。“價簽上條形碼是付款用的,不能用來追溯來源。”售貨員表示,“我們這個超市比較小,沒有設這個追溯系統(tǒng)。”
文化西路與歷山路交叉口的大潤發(fā)超市也是試點之一,蔬菜稱重區(qū)的一名女售貨員表示,她未聽說過超市內有肉菜流通追溯系統(tǒng),“用的是普通電子秤,打印出來的價簽上沒有追溯碼。”
7日中午,歷下區(qū)棋盤社區(qū)菜市場內,幾乎每個攤位的顯眼位置都擺放著一臺追溯電子秤。一處售賣蕓豆、茄子的攤位,15分鐘時間先后有7位市民前來選購,稱重時攤主沒用過一次追溯電子秤。
“這個秤用起來費勁,耽誤事兒。”攤主解釋道,追溯電子秤里同時錄入了幾十種蔬菜信息,每次稱重前要手工選擇輸入,從輸入信息到打印小票平均花費1分鐘,“普通秤十幾秒就稱好了。”他表示,大多是在客流量較少或顧客要求時才會使用追溯電子秤。
追溯信息自己查不到想查還得找市場
按照《濟南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運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肉類蔬菜流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載有肉菜追溯信息的銷售憑證,但在歷下區(qū)棋盤社區(qū)菜市場內,追溯電子秤打印出來的購菜小票上并沒有可用于追溯信息的數(shù)列、條形碼或二維碼。購菜小票上,只記載了市場名稱、攤位號、攤主姓名、蔬菜品種、價格等信息。
“匡山、七里堡這樣的大批發(fā)市場打出來的小票有,我們這種菜市場里打出來的的確沒有。”攤主表示,如果菜有問題可以拿著小票前來找他處理,“只能追溯到我這里了。”
8日,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內,有購菜市民向記者展示了買菜時索要的小票,上面除記載市場、攤位、蔬菜品種等信息外,還標有追溯碼。記者登錄濟南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平臺,在濟南肉菜追溯碼查詢搜索欄中,輸入該追溯碼,查詢信息顯示為空白。
對此,該市場工作人員說,目前市場內肉菜流通追溯的方式是逐級追溯,尚未做到直接溯源,可通過市場系統(tǒng)進行查詢,“有問題拿著票來市場,我們可以幫著查。購菜小票上標明了售出的市場,如遇問題,由售出市場再反饋給上一級經銷商,層層追溯最終找到源頭。”
目前尚在試點階段暫無強制措施
“我們也知道市場里有攤主不愿意用追溯秤,平時會去核查追溯小票,督促攤主多用追溯秤。”有市場管理者坦言,由于缺少強制性規(guī)定,目前只能引導,“畢竟拿進貨量和銷售記錄一筆筆核實也不現(xiàn)實。”
對試點市場、超市追溯系統(tǒng)使用打折扣的問題,市商務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肉菜流通追溯系統(tǒng)尚在試點階段,只能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督促買賣雙方通過追溯系統(tǒng)交易清算,“我們與各試點企業(yè)之間簽的是試點合同,屬于商務行為,無法對交易雙方行為進行強制約束,只能進一步督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