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lián)網新聞 >
正文
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xiàn)相距50公里光纖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
作者:王延斌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期:2020-02-18 08:58:53
摘要:構建全球化量子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研究的終極目標之一。目前最遠的點對點地面安全通信距離僅為百公里量級,通過發(fā)展量子中繼技術,有望進一步大幅拓展安全通信距離。
關鍵詞:量子糾纏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量子探測與波導器件實驗室張強教授、謝秀平高工、鄭名揚副研究員基于自主研發(fā)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助力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成功將相距50公里光纖的兩個量子存儲器糾纏起來,并演示了經由22公里外場光纖的雙節(jié)點糾纏。該成果將實用化的量子中繼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為構建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
構建全球化量子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研究的終極目標之一。目前最遠的點對點地面安全通信距離僅為百公里量級,通過發(fā)展量子中繼技術,有望進一步大幅拓展安全通信距離。
然而,受限于光與原子糾纏亮度低、原子存儲器波長與通信光纖不匹配和遠程單光子干涉等技術瓶頸,此前最遠光纖量子中繼僅為公里量級。針對上述技術難題,研究團隊首先采用環(huán)形腔增強技術提升單光子與原子系綜間耦合,并優(yōu)化光路傳輸效率,將此前的光與原子糾纏的亮度提高了一個數(shù)量級;其次,原子存儲器對應的光波長在光纖中的損耗約為3.5分貝/公里,在50公里光纖中,光信號將衰減至十億億分之一,使得量子通信無法實現(xiàn)。張強教授團隊自主研發(fā)的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通過非線性差頻過程,將存儲器的光波長由近紅外轉換至通信波段,經過50公里的光纖僅衰減至百分之一以上,效率相比之前提升了16個數(shù)量級;最后為實現(xiàn)遠程單光子干涉,研究團隊設計并實施了雙重相位鎖定方案,成功地把經過50公里光纖傳輸后引起的光程差控制在50納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