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互聯網汽車的泡沫何時破?

作者:漠影
來源:智東西
日期:2015-07-14 09:22:48
摘要:通過各自的優(yōu)勢與汽車產業(yè)關聯,再吹一個漂亮的互聯網汽車概念泡泡,終極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在這個收到資本的吹捧、變現。

  在“互聯網改變一切”的思維下,一種狂放的情緒正在被放大,并越來越離譜,比如互聯網公司最近叫囂得很猛的這場造車運動。

  在“互聯網改變一切”的思維下,一種狂放的情緒正在被放大,并越來越離譜,比如互聯網公司最近叫囂得很猛的這場造車運動。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甚至創(chuàng)業(yè)團隊開始站出來宣稱參與汽車制造。

  但比較可悲的是,目前并沒有哪一家互聯網公司真正制造出來智能汽車;即便是像特斯拉這樣異軍突起的代表,也至少經歷了十年的生死涅槃。

  其實互聯網公司參與到傳統(tǒng)硬件領域的制造環(huán)節(jié),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比較典型的當然是手機了,以小米、360、樂視為代表,但真正被市場完全接受,也經過了4~5年的時間,而且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手機生產制造的ODM、OEM環(huán)節(jié)已經非常成熟。

  另一個引起互聯網公司膨脹的理由是,再互聯網公司占得手機市場一席之地之后,一大波智能家居產品、智能穿戴產品以及路由器產品,陸陸續(xù)續(xù)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正與互聯網公司產生強關聯,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認為只要有錢和想法,沒有什么是不可實現的。再加上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智能汽車的概念影響,一大波國內互聯網公司參與到其中。

  通常每一個鼓吹者自己要參與到這場造車運動中的互聯網公司,都會先先對未來汽車進行一番自己的設想,不求能否實現,只求能博人眼球。

  而且這些吹牛的招數也比較簡單,無非這幾招:

  1、綁上國際大咖自抬升價

  為了宣傳其造車計劃和概念汽車ProjectN,博泰汽車董事長應宜倫搬出了迪斯尼動畫超能陸戰(zhàn)隊的大白之父、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學院和人機交互學院的克里斯·阿特克森(ChrisAtkeson)教授為其背書。聲稱聯合其對ProjectN進行了智能化的打造,給機器賦予人性化的情感,為用戶帶來“像大白一樣懂你”的移動體驗。

  剛離職創(chuàng)業(yè)不久的原奇虎360副總裁沈海寅是少數以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方式參與到互聯網造車大軍的代表,針對參與其中的切入點,沈海寅的說法是:想要用互聯網思維造一輛中國的特斯拉。作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直接對標特斯拉在這樣一句平淡的回答中,不免滲出幾分寒氣。

  2、與傳統(tǒng)廠商公開示好

  為了讓每個故事更有說服力,每一家號稱要造車的互聯網公司和團隊還會找來一家傳統(tǒng)廠商背書,讓圍觀者更能相信,這件事的可靠性。

  比如汽車之家與長安汽車的戰(zhàn)略合作、樂視與北汽的深度的合作、博泰則是拉上了奇瑞一起,等等諸如此類。

  3、暢想一個無比科幻的場景

  關于汽車的未來,很多這些參與的互聯網公司都會暢想一個非常科幻的未來。

  但其實基于此的基本概念,絕大部分都是已經被谷歌、特斯拉、奔馳、奧迪這些不同領域的公司設想并已經實現,比如谷歌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特斯拉對互聯網和新能源已經爐火純青的運用,以及奔馳奧迪這類傳統(tǒng)大廠在營造汽車未來豪華感和舒適感上的設想等等。

  4、誰都是全球首家/第一

  國內互聯網公司還有一點大言不慚的是,很容易將“全球首個”、“全球第一輛”這樣的描述掛在嘴邊。

  樂視的“超級”二字更是格外好用,但凡一個產品,冠以“超級”、“閉環(huán)生態(tài)”、“生態(tài)化反”等字眼,頓時就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這一招已經在電視、手機上驗證,同樣,汽車也不例外。

  比如博泰汽車描述的概念車造型:車體由一種類似玻璃的介質(碳纖維+鎂鋁合金)組成、配有眼球虹膜識別技術、當車主走近,它就可以通過人體生理特征識別車主;駕駛艙內,方向盤可根據不同的駕駛模式自動收縮或伸出;收縮后,原方向盤位置被整塊液晶顯示屏取代。

  1、技術積累幾乎為零,技術積累是目前互聯公司最為短缺的,而這一點并不是招募幾位傳統(tǒng)汽車領域的高管就能解決的。

  2、無法縮短的研發(fā)周期,這一點必須面對現實,在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一款新車的開發(fā),少則3~5多則上10年,并非現在手機等快消電子產品的迭代和更新速度可比,這種慢工出細活的行業(yè)規(guī)則下,所要付出的是更長的燒錢周期。

  3、這也是最為致命的一點,目前在汽車行業(yè),并沒有像傳統(tǒng)IT產業(yè)一樣的一套成熟的代工模式。相反,制造工廠和地盤結構等部分本身就是傳統(tǒng)汽車廠商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而這并不會因為簡單的代工可以解決。另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內互聯網公司牽手合作的一批汽車廠商,大都是國內廠商,本身在技術積累與海外品牌也有很大差距。

  互聯網公司的高調叫喊,出盡風頭的時候,傳統(tǒng)廠商也發(fā)來了激烈的回應。

  以國內廠商代表為例,今年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面對來自一位證券界人士問題“互聯網會顛覆傳統(tǒng)汽車行業(yè)么?”時,王傳?;卮鹫f:這只是一個概念和炒作而已……互聯網自己的硬件設備都改變不了,怎么能改變汽車的設備呢?至于互聯網怎么把車造出來,那都是玩笑。

  更為犀利的是上周末,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的一番話:現在宣稱要造汽車的企業(yè)名單拉得已經越來越長了,大家都說要造汽車,而且都說不造普通的汽車了,要造最新技術的互聯網+汽車。有些企業(yè)有了一些概念,就以為自己就是蘋果公司了,馬上找富士康,“給我造車吧”,這樣的企業(yè)還不少。中國企業(yè)通常是像文化大革命、大躍進一樣一窩蜂,有些也善于炒作,這種炒作能夠在混亂當中竊取利益,最后拍拍屁股不知道結局怎么樣。

  在眼花繚亂的互聯網概念汽車中,需要看清的一點是,參與公司的最終利益訴求是什么。

  比如在智能硬件領域,2013念,BAT里面,百度是最積極的,智能手環(huán)、體重秤、血壓儀、眼鏡,甚至智能自行車一個沒落下,最終落地能夠走向消費市場的幾乎沒有,對百度來說,是很難脫離其互聯網服務和搜索主線的,參與到智能硬件的熱點更多的是抓住一個新的服務、搜索和數據入口而已,同樣,在汽車領域,也是懷著這樣五花八門的訴求。

  比如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參與其中,同樣是看中的汽車這個未來大號智能設備的入口位置。汽車之家的優(yōu)勢不過是大量的精準消費用戶,所以和長安玩起了所謂的用戶參與制造的汽車;博泰不過是在車載服務方面有相關積累,以此放大。

  通過各自的優(yōu)勢與汽車產業(yè)關聯,再吹一個漂亮的互聯網汽車概念泡泡。雖然各自的優(yōu)勢點不同,但終極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在這個收到資本的吹捧,讓這個故事能夠變現。但也許汽車這個氣泡更容易吹破,而等不到變現,因為其需要持續(xù)投入的時間比手機和其它智能硬件都要長。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