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Pi 移動錢包”誕生 7月將開放所有銀行卡
PChome Online 網絡家庭創(chuàng)辦人暨董事長詹宏志對于臺灣電子商務發(fā)展一直有諸多理想,今年 1 月,他喊出要推出全新的移動支付服務“Pi”,滿足移動商務需求。4 個月過后,今(13)日“Pi 移動錢包”終于推出,智能手機持有者能夠使用“Pi 移動錢包”App 以電話號碼綁定信用卡、簽帳金融卡(debit card),透過 APP 完成輕松拍賣、安心付款,使用族群鎖定在網絡社交與線下的 C2C 小額交易。
“Pi 移動錢包”營運長韓昆舉表示,他們不斷思考網絡交易中,還有哪些無法滿足的環(huán)節(jié),現在的支付工具夠了嗎?而近來他們觀察到眾多存在于 Facebook 社團、PTT、論壇里賣東西的微型交易,但這群人的金流工具只限于傳統(tǒng) ATM 轉帳,并沒有被更方便、安全的網絡服務滿足,因此就有“Pi 移動錢包”的誕生。
“Pi 移動錢包”三大特點:
“Pi 移動錢包”具備三大特點,一是手機號碼交易,買賣雙方只要知道彼此的電話號碼,兩人皆開通“Pi 移動錢包”,就能完成支付,相比過去只能透過實體 ATM 或是芯片讀卡機完成線上 ATM 匯款,“Pi 移動錢包”讓支付、對帳功能更為方便快速。
第二項特點是及時通訊功能,買賣雙方可以隨時溝通,詢問出貨進度、商品狀況;第三項特點是雙重安全控管,不僅采用符合支付卡產業(yè)資料安全標準 (PCI DSS)的資安架構,信用卡綁定手機號碼和搭配支付密碼,更是比起傳統(tǒng)信用卡遺失帶來的盜刷風險小得多,還有風險監(jiān)控系統(tǒng),即時監(jiān)控頻繁及異常交易,讓交易更安心。
Pi 移動錢包”使用界面的截圖
“Pi 移動錢包”支付、收款流程:
使用“Pi 移動錢包”時,使用者最多可以在 APP 里綁定 6 張本人持有的信用卡,并擇一付款;收到錢的賣家則可以把錢轉帳到實體戶頭,每次轉帳時要付 7 元手續(xù)費,但可選擇收完款后再一次轉出,不必每筆款項都轉出一次,節(jié)省轉帳費用。
另外在每筆 C2C 的交易中,“Pi 移動錢包”會向買方收取 2% 的手續(xù)費。或許這與其他電子商務平臺由賣家負擔手費的方式并不同,但試想在過去私下的 C2C 交易中,透過 ATM 匯款時需負擔轉帳手續(xù)費也同樣是由買家負擔,因此由買家負擔手續(xù)費,與過去習慣不無不同。韓昆舉表示,此種做法還能吸引賣家使用 Pi 支付,對買家也是種保障。
不過若在 B2C 的交易中,“Pi 移動錢包”則是向賣家收取成交金額的 2% 手續(xù)費,跟傳統(tǒng)金流系統(tǒng)是一樣的。
限額 1000 元、非近端支付,會否降低實用性?
不過“Pi 移動錢包”單筆交易金額限制在 1,000 元臺幣以內,也讓發(fā)布會現場的許多記者質疑實用性是否會大大降低。韓昆舉回應,就他們的觀察,微型交易的金額多在 1000 元以下,更舉資策會所做的“臺灣移動支付需求調查分析”佐證,目前臺灣移動支付使用者的單次交易金額有 88% 都在 1,000 元以下,因此 1,000 元的交易限制能滿足多數交易需求。
此外,“Pi 移動錢包”看似只適用于 C2C 云端交易,在現代移動支付工具中常見的店內近端支付、朋友間的拆帳,似乎都不適用。像在咖啡店消費時,應該不會想使用“打開 APP→輸入商家電話號碼→輸入密碼→完成結帳”這么復雜的流程;朋友間拆帳若使用“Pi 移動錢包”,還必須支付手續(xù)費,以及提領手續(xù)費。
對此韓昆舉表示,服務商家并讓消費者能夠輕松的使用,確實是“Pi 移動錢包”團隊的目標,但目前還沒想出符合實際使用方式的做法,希望能想清楚之后再推出。
體驗期限中信卡友,7 月開放所有銀行卡
即日起使用者可以下載“Pi 移動錢包”App 并開始體驗使用,但體驗期只與中國信托銀行合作,也就是說中信信用卡、簽帳金融卡的持有者才能使用,要等到 7 月才會開放所有銀行的信用卡。體驗期間免手續(xù)費。